2018-11-27  7,411 views 评论

科创板的那些事儿

又是寒冬,又是科创板,11月22日,一天3条新闻,主角都是上海,上海再度成为市场焦点。

可见科创板的推进速度可能加快,加快到来的同时,这14个基本问题您get到了吗?

1、要开创科创板目的?

科创板是“科技创新板”的简称,不是“科技创业板”,也不是“科技创投板”。

1、完善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

2、中小企业的发展

让一些还没有盈利但具有成长潜力的科技型创新型企业,得到更多本钱支撑,然后促进风投市场的规范性和扩展流动性

2、哪类公司能上科创板?

企业应当是符合国家战略、掌握核心技术、市场认可度高,属于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软件和集成电路、高端装备制造、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,且达到相当规模的创新企业;

1、要求研发投入较高且公司科技研发人员不低于公司人数占比10%;

2、公司营收中的高新技术产值不低于50%;

3、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,具有“新技术、新模式、新业态、新产业”四个特征;

4、要求度过初创期且尽量每年的营收连续增长3%,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技公司。

3、科创板对企业的具体条件?

1、连续两年盈利,净利润累计不少于400万元;

2、最近一年盈利,营业收入不少于2000万元;

3、市值不少于2亿元,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2000万元,最近两年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累计不少于200万元;

4、市值不少于3亿元,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2000万元;

5、市值不少于6亿元,总资产不少于6000万元,净资产不少于4000万。

4、对投资者有什么要求?

1、普通小散户就不要直接参与了(其实创业板开板时对普通投资者也有限制);

2、以机构投资者为主,欢迎中小投资者通过公募基金参与。交易门槛从500万降到50万,大散户们还是有机会参与投资的,普通小散就安心投资吧。

5、科创板利好的哪些板块?

1、创投:引进新的退出渠道,Ipo过会率高,容易登陆资本市场,也会有更多的基金关注科技创新型 且利润不高的科技企业;

2、企业:极大的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;

3、券商:增加券商的项目。

6、境外公司能来吗?

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越来越开放,境外公司到中国上市也越来越可能。因此,完全可以预期符合标准的境外公司也会到上交所科创板上市。

7、什么时间正式推出来?

正常情况下,科创板的推出还需要以下一些程序

(1)制定全套规则及配套制度并征求意见;

(2)相关审核、发行、交易系统的开发;

(3)相关拟上市公司完成相关审核工作。

交易所审核一个多月,在交易所审核同步可以做系统测试。所以即使一切顺利,最快的推出时间点也得到两会前后。

8、和创业板、新三板的关系?

科创板:面向科技型创新型高速成长的企业;

创业板:创业型成长企业;

新三板:创新层、创业型、成长型;

科创板则侧重于成熟的中小企创新企业和亏损的生物科技企业;

创业板则侧重于有一定规模的盈利中小企业;新三板则服务于全部中小微企业。

9、新三板该怎么活?

作为注册制的试验田,新三板走到了现在这样半死不活的地步,大量公司想着撤出新三板。

新三板号称注册制,但大干快上之时对挂牌公司质量几乎失控,导致鱼龙混杂。连续竞价机制迟迟出不来,导致稍微优质点的公司又转去沪深交易所IPO了。没有融资功能和交易定价功能的市场,是不可能健康的。

所以,应该没人和新三板玩了~

10、A股其他公司可以转板吗?

转板这事一直被一些投资者惦记着,但实际上A股历史上没有从新三板直接转板到其他板块的先例,没有从中小板转到创业板的先例,也没有俩交易所之间转板的先例。所以大概率上来说,应该不会出现其他板块上市公司转到科创板的情形。

11、交易规则会有突破吗?

23倍市盈率会突破吗?T+0会有吗?涨跌幅可以取消吗?

23倍市盈率是个一定会取消的线。亏损公司如何按照23倍市盈率定价?在境外已经上市的公司有境外市场价参考,凭什么按照23倍市盈率定价?这是一个新的板块,23倍的陈腐规定,一定会被取消。

至于T+0和涨跌幅放开,要“借鉴国际成功经验”的虽然只是“完善信息披露”,但如果有着境外上市的公司CDR在科创板上市,交易规则上应该也要与国际接轨。

12、科创板要注意哪些细则?

1、科创板集中连续竞价的场内交易,只可成功,力求稳健,不会重蹈新三板覆辙;

2、过硬的制造技术、进口替代、高研发投入会是主流解读,尤其是进口替代;普遍不提商业模式创新或管理创新;

3、开板时会选取10-20家企业试点,散布在7 、8个国家重点鼓励的高新技术行业;第一批出于求稳,极大可能要求有收入利润。利润应该是千万元级的,而且符合高科技题材;

4、保荐人券商需要参与投资,而且锁定期会更长;交易所在制度框架征求意见稿出来之前,不接触企业,鼓励头部券商先自行准备提名;

5、企业地域视情况向长三角倾斜;

6、发审机制是,虽然是备案制,上交所还是会组成内部和外部的专家进行审理,至少也是有个聆讯制度,最终还是证监会给批准;备案制特别强调信息极致披露;

7、 红筹结构的不急拆,大概率可以不拆直接上。

13、注册制该怎么审?

注册制的审核并无成规,3年前上交所研究过注册制,当时讨论过的方案之一,就是注册制的发行审核具体工作由交易所完成,之后报证监会注册。

理由如下:

正常情况下,科创板的推出还需要以下一些程序:

① 国际惯例上,IPO审核由交易所负责;

② 试点嘛,最好不要影响既有审核体系,新开个口子先试先行;

③ 交易所有着大批在证监会发行部借调过参与IPO审核工作的领导和员工,对IPO相关审核有着丰富的经验,审核效率可以得到满足。

14、科创板企业财务预测?(参考)

参考创业板,企业头部标准推测两种类型的科创板财务标准:

标准一:针对盈利规模尚可的优质科技创新企业,设立总市值至少为20亿元(甚至可能超过40亿元),最近两年盈利和超过1亿元。

标准二:针对于盈利规模一般,但市值突出的成长型企业,设立总市值至少为50亿元(甚至可能达到80亿元),最近一年营业收入达到5亿元以上,最近三年累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2亿元以上。

原创文章或网络摘录,转载请注明: 转载自守候的时光

本文链接地址: 科创板的那些事儿

打赏

给我留言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